法律咨询热线:
187-2841-2001
您当前位置: 首页 > 法律知识 > 合同纠纷> 审查合同包括哪些内容?思路是怎样?
时间:2021-05-18 13:37:22 作者:中络宏博律所 阅读:
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确立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文件,只有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签订的合同才受我国法律的保护。中络宏博律所小编表示从近几年来看合同纠纷和争议问题屡见不鲜,这就要求企业应严格遵守合同审查的基本原则,对合同主体、内容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,做好风险防范机制,对潜在的法律风险加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。
审查合同包括哪些内容?
一、审查合同主体是否合法。审查合同主体的合法性时,应审查签订合同的当事人是否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法人、个体工商户;是否是具备与签订合同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;审查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的资格证明;代订合同的,要审查是否具备委托人的授权委托证明,并审查是否在授权范围、授权期限内签订合同;有担保人的合同,审查担保人是否具有担保能力和担保资格。
二、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合法。中络宏博律所小编表示审查合同内容的合法性时,应当重点审查合同内容是否损害国家、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;是否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情形;是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;是否违反法律、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。
三、审查合同意思表示的真实性。我国《民法通则》第五十九条、《合同法》第五十四条的规定,重大误解,显失公平的,以欺诈、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,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,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。
四、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备。应按照合同的性质,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合同条款进行认真审查,确定合同条款有无遗漏,各条款内容是否具体、明确、切实可行。避免因合同条款不全和过于简单、抽象、原则,给履行带来困难,为以后发生纠纷埋下种子。
五、审查合同的文字是否规范。审查合同时,应对合同草稿的每一条款、每一个词、每一个字乃至每一个标点符合都仔细推敲、反复斟酌。确定合同中是否存在前后意思矛盾、词义含糊不清的文字表述,并及时纠正容易引起误解、产生歧义的语词,确保合同的文字表述准确无误。
六、审查合同签订的手续和形式是否完备。
1、如需经批准或登记的合同,是否约定了办理批准或登记手续的责任。
2、如果合同中约定了经公证后合同方能生效,应审查合同是否经过公证机关公证。
3、对于附期限和条件的合同,应审查期限和条件的规定。
4、如果合同约定第三人为保证人的,应审查是否有保证人的签名或盖章;采用抵押方式担保的,如果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必须办理抵押物登记的,应审查是否办理了登记手续;采用质押担保方式的,应按照合同中约定的质物交付时间,审查当事人是否按时履行了质物交付的法定手续。
5、审查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按合同约定签字或盖章。
审查合同的思路:
合同成立——合同效力——合同终止——合同法律后果
这四个步骤的审查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问和回答的过程.每一部分都有好多细小的问题需要解决。
合同审查就是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当事人的约定对合同的内容、格式进行审核。中络宏博律所小编表示要审查合同如何成立或者是否成立,如何生效,或者是否生效,有无效力待定或者无效的情形,合同权利义务如何终止或者是否终止,相应的合同约定或者条款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后果呢,会产生什么样的民事法律关系,什么样的行政法律关系,什么样的刑事法律关系,才能确保合同审查之中的多种事项得到明确,确保合同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,使潜在风险得到规避,为合同顺利履行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。